近日,深圳新T3航站楼举办了第一次综合演练,数千名市民走入T3体验,包括“空调树”在内的独特建筑风格引起热议。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作为深圳建市以来面积最大的公共建筑,节能环保是T3航站楼在设计之初就贯穿至各个环节的理念。
绿色节能从施工开始 据了解,T3航站楼钢结构工程由意大利FUKSAS建筑师事务所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初始设计钢结构用钢量将近8万吨,经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优化,采取措施有效减少了钢结构温度内力和支座水平推力,从而优化屋顶用钢量,最终减少用钢量约35%,与最初的设计相比节约了钢材2.8万吨。 2010年主体工程动工后,深圳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一直以建设绿色航站楼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督促施工单位项目部成立了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小组,对施工的材料、施工工艺过程及完成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 在施工建设中,专门对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建起了污水处理厂;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接头,减少了钢筋用量;采用分段式止水对拉螺杆,减少了对拉螺杆的浪费;采用方钢作为模板的背棱,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采用自动抽水系统,节约电力;收集雨水,经净化后用于混凝土养护和冲洗路面,节约水资源。
立体天花暗藏节能玄机 走进T3航站楼,阳光穿过洁白的玻璃幕墙,即使未开一盏灯,仍然通透光亮,良好的自然采光条件让人感觉清新自然。这一切源于T3航站楼独特的双层皮围护结构。据了解,T3航站楼的外层为玻璃幕墙,通过3万多个天窗,进行自然采光,有效降低了用电负荷。 内表皮则为立体结构的天花,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楼内天花板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候机楼顶西侧天花板看起来是平面式的,而东侧的却呈现出立体状。“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 工作人员解释,T3航站楼出发大厅内天花均为立体镂空铺设,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变化,不仅有迷人的视觉效果,而且这里边大有玄机:据气象部门统计,深圳市每年平均日照有1933.9小时,尤以西晒的时间较长。这种立体设计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另一方面西侧的天花板呈平面状,能有效阻挡从西边射过来的太阳光,使候机楼环境更为清爽宜人,从而减少了空调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