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载设备可减少CO2排放 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乘机,T3航站楼设立了62个近机位,共有75条登机桥,登机桥数量是现有候机楼的近3倍。 深圳机场投资近3000万元,在T3航站楼安装了登机桥桥载设备,让飞机停靠廊桥时,可采用桥载设备替代飞机电源进行供电,达到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噪音、节约能源、保障地面人员健康的效果,并能进一步提高旅客乘机的舒适度。此外,新的设备还节约了航空公司高昂的燃油费用和飞机辅助发动机(APU)维护费用。 据测算,桥载设备投入使用后,可节省标准煤34286.7吨/年,减少CO2排放85476.74吨/年。
水蓄冷可降低电网负荷 去过深圳机场的人都知道,在T3航站楼西南侧,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四个白色的“大罐子”,不少人曾把它们当成是油罐。其实,它们是机场能源中心的蓄冷罐。 资料显示,单个蓄冷罐的有效直径为26.5米,罐体高度达30米(其中有效水位25.1米)。 据深圳机场工作人员介绍,能源中心供冷采用“电制冷+水蓄冷”方式,其中电制冷主要依靠12台(2台为预留)离心式制冷机,它们的作用是把常温下的水变为5~7℃冷水,罐中的冷水通过水泵进入市政管网及专用管道中,到达设于T3的机房后,再通过空气处理机使冷水与空气交换,将冷量带到空气中,经过空调树徐徐喷出来,使候机楼内清爽宜人。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能源,能源中心通过夜间蓄冷、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环节,节约了成本。 有关技术人员表示,利用夜间电网低峰时段生产冷冻水储存在蓄冷罐内,白天再利用释冷泵输送入冷冻水管网系统,供给空气调节的终端设备使用,这种运行方式可有效减少夏季用电高峰时段电网负荷,对于电网的削峰填谷和能源节约利用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光伏发电为节能新突破 为打造节能、低碳的绿色机场,深圳机场动力公司与中广核合作,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站示范项目,满足T3航站楼等的部分用电需求。 该项目投资为1.2亿元,总装机容量达10MW,需安装的太阳板块数达16060块,主要安装在保税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国内货站、国际货站)等区域,涉及的屋顶面积26419平方米。 据了解,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一期在2013年3月开始送电,全部完成后将使深圳机场成为全国首个光伏发电容量达到10MW,并用于整个场区负荷的机场。 “航站楼的用电与普通的照明用电不同,对用电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电压、频率和谐波等方面有严格的规范。”因此该项目采用了不少新技术,光伏系统设备使用一体化集装箱房,具有防水、防风、防火、防雷的功能。
雨水循环变废为宝 深圳机场T3航站楼设置了虹吸雨水系统,对航站楼屋面雨水进行收集。航站楼屋面雨水与机场站坪雨水作为深圳机场扩建工程雨洪利用工程的中水原水,经处理站统一处理后,向航站区内各中水用水点提供中水水源。 此外,深圳机场利用飞行区蓄水能力为160万吨的4号调节水池,建设雨水处理站,通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日生产中水7000吨,作新航站区冲厕和绿化灌溉用途,每年可节水约260万吨。 在治理排污方面,T3楼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污、废合流的方式。此外,为了处理T3航站区的生活垃圾,深圳机场专门投入了480万元,建立起近1000平方米的生活垃圾压缩站。 “T3航站楼是一座节能型、环保型的现代化建筑,成为深圳市一个‘绿色’的新地标。”有专家认为。